歷史悠久的浯島城隍遷治345周年遶境
5/9(五) 農曆四月十二
2013年入選「宗教百景」,同年並由文化部指定為離島地區第一個國家「重要民俗」。
金門島上最大的民俗慶典,保有閩南宗教慶典特色的迎城隍遶境,如金門特有的輦轎、藝閣、神將、打花草等,每年重頭戲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則遵循傳統由浯島城隍廟進行主導,不僅傳承傳統,更要創新發展,結合地方社區及學校資源,表演一系列的民俗活動,並以各式地方特色陣頭活動表演表現地區各種不同習俗和傳統文化等,提供在地民眾及來金觀光遊客一個豐盛的文化饗宴及體驗金門在地傳統文化,讓金門迎城隍為世人所共知、共享。
※繞境路線僅供參考,實際繞境路線及各活動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主
小金門—烈嶼鄉
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烈嶼,彷彿是一座時間被凍結的島嶼,走過百年歲月的古宅大院,依稀在耳的戰爭記憶,氣吞滄海的孤傲岩群,不忘來訪的季節候鳥,在其他地方已經失落的清淨、純樸、悠閒與自然等種種風情,全都在在烈嶼這座島上,在此要滿心歡喜地向您介紹充滿無限魅力的烈嶼!
金門大橋
歷經12年,全台最長跨海橋
2022年10月30日正式通車【金門大橋】位於金門縣,是一座連結金門本島(大金門)的金寧鄉與烈嶼鄉(小金門)的跨海脊背橋,全長5.4公里,其中跨海橋長4.8公里,最大跨徑280公尺,起於金寧鄉慈湖路二段,迄於烈嶼鄉湖埔路。歷經12年、花費超過96億元,堪稱史上最難蓋的跨海大橋,以往大小金門居民往來交通只能透過交通船,大約半小時1班,如今金門大橋車程只要5分鐘即可互通往來,對小金門的鄉親來說,這條橋將會是一條「救命橋」。
慈湖三角堡
戰車的近距離接觸
慈湖三角堡位在慈湖海岸區域內,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海灘邊使用鐵絲網圍成雷區,在戰時可防止敵人更進一步。三角堡具有堅固的造型和迷彩外觀,堡裡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生活區。在三個角上均設有瞭望哨與射口,堡上也設有哨站,不愧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明遺老街
金門地區最古老的街道
明遺老街過去曾是金門城的繁鬧市集,在地人又稱這裡為「買菜街」,隨著金門從清初政經中心移往後浦,才逐步走向沒落。為了將金門第一街的回憶留存,明遺老街上的三棟建築改作為故事館,展示舊時常民的生活樣貌,關於信仰、農作與起居都有詳盡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