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岩上的軍事碉堡 西莒菜浦澳地質公園 位於西莒島東北方建國路底的菜浦澳,隸屬於田沃村,沿岸自然地貌屬典型之花崗岩錐狀形,花崗岩脈一條一條細長的橫紋節理呈放射狀深入海中,受海水侵蝕後形成大小不一的懸崖、險礁等,堆起千層浪,因此海岸地形十分多樣化,獨特的海蝕景觀是菜鋪澳地質公園最大的地理特色。 有容路綠色隧道 一條能運補後勤物資的隱蔽路線 原是花生田,不是綠色隧道 從民國五十幾年開始,國軍進駐在這個小島,國軍就將近集結六千到八千人。從台灣運補大量的物資過來這個地方,它必須要有一條能夠隱蔽並快速的物資運補,讓共軍無偵察或威脅到的一個環境裡面。 偽裝是這條路在當時其實相當重要 當時來講,當然是軍方來命名這條路,他引用明末大將沈有容來命名;所以在這山頭部署了大量的軍方陣地、大砲甚至坑道。 花崗岩下軍事據點 豐富多變的海蝕地形,成為莒光最美的觀光特色,海蝕地形加上潔白細緻的沙灘,串連附近海域散落的小島礁,沙灘、灣澳、島礁與海天一色相連,美景美不勝收 花崗岩岩層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即使是表層的岩石也需要經過非常長的時間,才能風化成碎裂的小岩塊,而後漸風化成為薄層土壤。岩石下方受到海水直接拍打,因此上、下方的風化作用不同,帶來層次分明的顏色差異,猶如天然 的油畫般。除了色彩的差異之外,不同的節理方向 及紋路,也創造出律動感的生命力。 在各式天然創作中,最令人驚艷的是,擁有不同顏色的侵入岩脈。花崗岩石中,因為有較晚期的岩漿,侵入更老的岩體,所以形成不同顏色的岩脈;在大埔漁村的下方、東洋山步道都可以見到侵入岩脈,侵入岩體的顏色與組成,和周圍的岩石不同。 一:夜晚星空追星 二:追藍眼淚奇景 藍眼淚是夜光蟲,而星沙則是一種介形蟲,本身透明,平時趴在沙灘上進食,受到浪潮打上岸或人為踩踏等外力刺激時,才會發出點點藍光 星沙其實不是沙,而是一種介形蟲,這種存活於沙灘的介形蟲,以渦鞭毛藻為食物,渦鞭毛藻就是所謂的藍眼淚,吃下會發光的渦鞭毛藻後,介形蟲只要一受到刺激就會發光,隨海浪衝上海岸時,有時也會一閃一閃自己發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故得名星沙。 星沙可在海水和沙灘的交接處發現,每當海浪拍打或腳踏沙灘,它們受到刺激而發光,通常是明顯一粒一粒的藍光。 藍眼淚是經過海浪及自然風的驚擾會發出淡藍色的螢光,須在無光害的環境下才看得到,也有人稱為「藍海現象」或是「藍色啤酒海」 每當海浪拍打岩石或沙灘,浪頭的渦鞭毛藻受到刺激而發光,由於每個單體光並不夠,量少時看起來是一點一點的白光,要用相機長曝才能看到明顯的藍,但當量爆發時,海浪甚至整片海都是藍色的。